今年恰逢习近平总书记提出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20周年。二十余年来,乌沙山发电公司笃行不怠,久久为功,从历史中走来,从实践中阔步,从经验中坚定,交出了一份“经济与生态共赢”的精彩答卷,成为践行“两山论”的标杆企业。
从政治自觉到发展哲学的升华
2006年9月,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亲临乌沙山公司调研指导,这一历史性时刻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转折点。该公司党委始终将这次视察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,把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作为党委会、中心组学习的必修课,形成了“党委领学、支部跟学、党员践学”的三级学习机制,并将这种政治自觉在实践中转化为制度优势。该公司严格执行“管生产必须管环保、管行业必须管环保、管发展必须管环保”,将环保指标与干部考核、薪酬分配直接挂钩,使绿色发展从口号变成了刚性的制度约束。
在乌沙山公司,环保不是锦上添花的选择题,而是事关存亡的必答题。该公司通过持续的思想解放,实现了发展理念的三大转变:从末端治理到全程控制,建立全生命周期环境管理体系。从以成本中心到价值创造,将环保投入重新定义为竞争力投资,7亿元超低排放改造带来电价补贴等政策红利;从被动合规到主动引领,不仅满足于达标排放,更追求行业标杆,煤场封闭工程比省标提前两年完成。这种价值重构的背后,是深刻把握了“两山论”的辩证关系: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,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。
技术创新与系统治理的双轮驱动
今年,乌沙山公司荣登生态环境部公布的第一批石化、电力、钢铁、建材行业环保设施开放单位名单。这是该公司多年深耕生态环保领域,持续发力的成果,更是对其长期坚持绿色发展理念的权威认可。
翻开环保成绩单,多项“突破性”和“领先型”成果熠熠生辉:应用低氮燃烧技术,实现废水循环“零排放”。2014年至2016年,乌沙山公司投入7亿元,对4台机组实施超低排放改造,成为浙江省首家全面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火电企业。改造后,主要污染物排放指标达到燃气电厂标准,二氧化硫、氮氧化物、烟尘排放浓度远低于国家标准。同时建成日处理量10万吨的海水淡化设施。
2017年,该公司进一步实施烟气旁路改造,确保机组启动阶段氮氧化物也能达标排放。这一系列举措不仅提升了环保水平,也为全国火电行业超低排放改造提供了示范。
2020年,该公司投资2亿元,建成浙江省首个全封闭煤场,总面积达10万平方米。封闭煤场采用先进的三联网架结构,彻底解决了露天煤场扬尘问题,使煤场与周边蓝天碧海和谐共存。这一工程不仅降低了无组织排放,还成为浙江省煤场环保改造的典范。
2016年至2021年,该公司对4台机组进行节能综合升级改造,单机容量从600兆瓦提升至650兆瓦,大幅提高能效。
2023年,该公司完成脱硝还原剂液氨改尿素工程,彻底消除液氨重大环境风险。2025年,码头岸电系统建设启动,进一步减少船舶靠港污染。
昂首阔步坚定迈向和谐共生的现代化
在国家“双碳”战略的布局中,乌沙山公司以强烈的使命担当,敏锐把握能源转型的时代脉搏。以系统思维统筹安全保供与低碳转型,以创新驱动破解发展难题,正在书写传统火电企业在生态文明新时代的精彩答卷。
该公司积极探索“光伏+产业”模式,莲花塘渔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总装机52兆瓦,每年可为电网提供5600万度电量。相同的发电量与火力发电相比,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1.7万吨,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5.8万吨,同时减少大量的二氧化硫、氮氧化物排放量。这种“板上发电、板下养殖”的创新模式,不仅大幅提升了土地综合利用率,还为当地村民创造了就业机会,实现了经济效益、生态效益、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,成为新能源助力乡村振兴的示范工程
2024年6月,该公司“火电+储能”20MWh联合AGC调频项目作为浙江省“十四五”第一批新型储能示范项目,通过储能技术提升电网调频能力,增强电力系统稳定性,为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提供了重要支撑。同时,该公司上线多个智慧终端,通过5G网络边缘计算、切片技术,建立更加快捷、高效、安全的信息通网络,提升通讯网络覆盖面、数据传输速度和万物互联能力。实现DCS系统的国产化,能从根本上解决卡脖子的问题,确保工控领域的绝对安全,实现“5G专网”+“斗轮机无人值守”,提升卸煤、上煤效率,配煤掺烧效果显著提升,从数字化改革中获得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