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“这新家伙和老位置对不上啊!”武安发电公司电气二次班的巩岩和李尧摆弄着崭新的时间继电器,一时犯了难。拆下来的旧式插拔继电器留下一排排列不均的孔洞,而这个需要独立卡槽固定的“新成员”,显然无法直接“安家”。
“别急,想想办法。”巩岩沉稳地拍了拍屏柜板,“老规矩,咱们得‘废物利用’。”他指着拆下的旧继电器,“这些固定螺丝和垫片都收好,它们可是‘功臣’。”李尧眼睛一亮:“咱们找一段通用的安装导轨,用旧螺丝竖着固定在背板上,新继电器的卡槽不就有‘地基’了?”“没错!”巩岩默契地点了点头。
二人从材料库寻来一截银色标准导轨,比划、测量、精准截下所需长度。接着,他们用收集好的旧螺丝,将导轨竖着固定在屏柜背板上。“咔哒”一声,新继电器的卡槽应声入位,严丝合缝。为防万一,李尧又用一根宽扎带从继电器底部穿过,在导轨背部紧紧一勒,彻底杜绝滑落的隐患。
固定问题刚解决,接线挑战接踵而至。面对一排排需要手动压接的接线端子,李尧手里的线显得有些杂乱。“咱得想个法子,把这线捋捋。”“跟着‘老前辈’走。”巩岩指着屏柜侧面绑扎整齐的旧线束,“看,它们就是最好的路径图。咱们沿着原轨迹用扎带固定,记住,走线既要整齐,也要给后续检修留出空间。”李尧恍然大悟。
两人立即分工协作,一人读线号,一人记录在检修笔记本上。他们对照接线图,将新端子号与老线号一一对应。李尧细心地按着统计好的线号逐一接入继电器的端子,指尖灵活地将它们编入既定的“队伍”中,对需要并接的回路重新布线、做线号管。很快,新旧的线路和谐地融为一体,整洁而清晰。
最后一个端子紧固完毕,两人又逐一检查接线是否松动、排除压住线皮的可能。“搞定!”李尧擦了擦额头的汗珠,长舒一口气,成就感满满,“今天这课真值,学会了给新设备‘安家’,还得让它‘入乡随俗’。”巩岩笑道:“是啊,咱们让新技术在老地方扎根。螺丝是旧的,路径是老的,但让设备安全稳定运行的心,永远不变。”
屏柜门轻轻合上,这场无声的“新老对话”圆满完成。规律的滴答声在柜中响起,预示着系统即将焕发新的生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