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为大唐作贡献主题征文展播⑤丨以水为墨,书写大唐青春答卷
来源:党群工作部
作者:
日期:2025-09-07

麒麟寺水电站运行值班员 刘发林

入职那天,碧口的山风裹着白龙江的水汽,把“大唐”两个字吹进了我的心里。2021年8月,当我第一次穿上印有“中国大唐”标识的工装,站在碧口水电厂麒麟寺电站的中控室中,望着屏幕上跳动的监控画面和各项机组参数,那时候我第一次切实地感受到:这里的每一度电,都是大唐人用心写给时代的绿色诗行。

运行值班的日子,像白龙江的水流,看似平静却藏着千钧之力。2023年汛期的经历,至今想来仍心潮澎湃。7月以来,连续暴雨让入库流量激增,凌晨中控室的电话持续不断,那一天多里,闸门操作二十多次,部门领导在大坝上顶着倾盆暴雨指挥调度,当班值长和值班员严谨操作。“入库流量持续增加,注意水位变化!”老师傅的声音沙哑却沉稳如锚,我和主值班员在中控室和泄洪闸室来回穿梭,全身被雨水浇透,鞋里灌满了水......那段时间,我们轮班值守岗位,中控室的电话铃成了背景音,饭菜凉透了才想起吃,却没有一句抱怨。当洪峰平稳过境,听到上下游村镇安然无恙的消息,忽然懂了“能源保供”四个字的分量——它不是报表上的数字,是千家万户亮着的灯。

在电站,成长总藏在细微处。刚上岗时,我总在倒闸操作时卡壳,那些规程条文,在实际操作中总显得生硬。师傅没多说什么,只是在每次巡检时带着我走现场:“你看这个闸刀的触点,一定要注意观察温度变化”“操作前必须复诵指令,这不是形式,是必须遵守的规矩!”。有次班中巡检,我发现3号水车室上方有细微滴油,起初以为是正常甩油,师傅却看后却带着我进入风洞,对油盆和管路严密检查,结果发现是油盆渗油。那次紧急处理后,他教我记“缺陷台账”,写清楚每个设备的“脾气”:哪些设备容易出现问题,哪些阀门在低温天气容易卡涩......这样的好习惯在每个师傅身上都有,互相影响、代代相传,就像电站里那些运转了十余年的机组,把大唐人“在岗一分钟,尽责六十秒”的职业道德,一代代传下去。

如今,站在麒麟寺的大坝上,看着江水在发电机组里完成“水到电”的蜕变,再顺着银线奔向千家万户,忽然读懂了存在的意义。大唐给了我成长的平台,用清洁能源的光与热,照亮了前进之路。山风会记得我们能源保供的坚守,江水会见证我们对绿色能源的执着,而我们,这些年轻的大唐人,正以水为墨、以岗为纸,书写着属于新时代的青春答卷。当千万个这样的“小我”汇聚成河,定能推动大唐这艘巨轮,在高质量发展的航程中破浪前行,驶向更加壮阔的未来!

Produced By CMS 网站群内容管理系统 publishdate:2025-11-05 17:55:35